查看原文
其他

傅华:坚定“两个确立”政治自觉 唱响“两个维护”时代强音!

中社学人 2023-08-28





坚定“两个确立”政治自觉 唱响“两个维护”时代强音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全力打造一大批与“两个确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的首要政治责任。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核心意识”,筑牢政治忠诚,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用心用情展现总书记思想风范、卓越才能、真挚情怀,引导全党全社会更好把“两个确立”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行动自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做好核心报道,其前提和关键就是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政治成果的决定性意义,以此作为我们开展一切宣传报道特别是核心报道的逻辑起点、思想支点、实践落点,筑牢迎接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昭示的重大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13个方面分领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十个明确”是10条经线,13个方面是13条纬线,这“十经十三纬”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和成就经验的全景展示,是我们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纲”和“魂”。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推进民族复兴事业,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彪炳史册的新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


二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党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党的领导核心是顺应革命、建设、改革形势的需要,由时势造就,在斗争中淬炼,随着我们党的不断成熟而形成和确定的,反映了历史与实践的必然逻辑。历史和现实反复昭示,什么时候拥有了坚强领导核心,拥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什么时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筹谋划、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沉着应对美西方对华遏制打压、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举世瞩目成果,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若定、科学谋划、有力驾驭,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党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航程中,坚持正确方向,掌握历史主动,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开创崭新篇章。经历过大风大浪,见证过历史荣光,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坚定不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启示,是我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依靠。


三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着眼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而作出的重大政治决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十年,不仅掀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篇章,而且摁下民族复兴的“快进键”,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十年奋斗,十年辉煌,得出一个令人信服、掷地有声的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严峻,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越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两个确立”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在思想上认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政治上坚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政治品格,始终坚定坚决、绝对忠诚;在行动上自觉,自觉同总书记指示和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核心意识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懈奋斗中战胜一切险阻,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把握重点任务,聚焦关键环节,深化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领袖形象宣传


做好核心报道,是新华社履职尽责的“第一工作”,必须在系统全面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精心组织、统筹谋划,通过系统深刻、鲜活生动的报道,充分展现总书记的思想智慧、雄才伟略、人格风范、形象魅力,引导全党全社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牢固地树立“核心意识”,在锤炼对党绝对忠诚中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聚焦“三大贡献”,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这“三大贡献”是我们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思想精神实质,做好总书记重要思想宣传的三个重要维度。要深化学思践悟,把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重要思想作为生活方式和毕生政治追求,深刻领会总书记思想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理论,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理论,真切领会总书记思想与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大同之间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讲清楚其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透彻其蕴藏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对总书记思想精研细读、深刻体悟、精准把握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走进总书记的语境、情境、心境,推动总书记思想宣传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聚焦“三大情怀”,做好大党大国领袖和世界级领袖形象报道。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到为人类谋进步的天下情怀,再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文化情怀,总书记的“三大情怀”,生动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和世界级领袖的风范魅力,是我们做好领袖形象宣传的三个重要视角。要深入研究、深刻体悟总书记从地方到中央、从农村大队支书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三军统帅的丰富阅历,用心用情感悟总书记的意志、品格、智慧、魅力,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进行时、治国理政全景图,展现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生动场景、感人瞬间,展现总书记丰厚的文化学养、深远的家国情怀、宽广的世界视野,多维度、多色彩、立体化表现总书记“领路人”“答卷人”“知心人”“圆梦人”的底蕴、格局、襟怀、风范,推动领袖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深入人心。


三是聚焦“一条主线”,做好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做好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道,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更加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共识和行动自觉,激发团结一致向前进、风雨无阻向前进、劈波斩浪向前进的磅礴力量。要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两个确立”的部署举措、成效进展和对领袖形象、伟大思想的强烈认同感、绝对归属感,报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各领域中心工作的战略考量、决策过程和重大成就,通过各领域各战线巨大变化反映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推进变革的生动实践,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团结奋进、自信自强、国泰民安的浓厚氛围。


四是聚焦“两个至上”,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怀,始终是其最能打动人心的价值追求和最鲜明、最亮丽的精神底色。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有关“两个至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我们的深入报道,充分诠释“两个至上”的价值理念和生动实践,推动“两个至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疫情防控报道中,要深入阐释“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性、必要性、战略性,通过报道各地各部门防控举措进展和成效,反映在“两个至上”理念指引下,上下同心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伟大实践。在经济报道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美、实、效、协、共”五大鲜明特征,深刻阐释在总书记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在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加强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党中央治国理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最有力舆论支持。


五是聚焦“两大倡议”,大力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好外宣工作,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总书记既是中国故事的总导演,又和14亿多中国人民一道,是中国故事最夺目的主角。总书记故事是中国故事的“封面故事”,把总书记故事讲好了,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就会水到渠成。总书记在重大国际场合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是总书记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历史之问给出的中国答案,是我们党关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以对外讲好总书记故事为根本任务,报道好总书记“云外交”“多边外交”等重要活动,通过总书记的“忙碌指数”“忘我指数”,通过各国政要、学者、意见领袖、普通民众对总书记讲话、文章的解读、反响,生动展现世界级领袖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襟,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不断增进全世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情理认同。



运用科学方法,提升履职本领,打造与“两个确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


做好核心报道首先要学习领会好总书记重要思想,充分运用总书记思想蕴含的贯通、辩证、务实的思维方式、理念方法,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止于至善,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形式上独具匠心、手法上不拘一格,力求做到全身心投入、全媒体发展、全世界覆盖,推动核心报道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一要撑靠船篙。这是船工们在多年行船中总结的经验,撑船时候只有靠船下篙、精准发力,才能行稳致远。新华社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要牢牢坚守这一角色定位,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一分钟都不站在党的队伍之外,一分钟都不偏离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分钟都不离开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视野。要始终站在总书记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高度谋篇布局、系统规划,充分发挥贴近报道的优势、资料丰富的优势、全球布局的优势,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既有鸿篇巨制、又有清新之作,既有近镜头特写、又有长镜头表达,既有时空纵深、又有丰富层次,既要面向社会大众、又要影响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更加坚决地听从党中央号令。


二要打主动仗。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做好核心报道政治要求高,必须提前谋划、超前规划,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要有心栽花、定向播种,从总书记思想风范、卓越才能、真挚情怀等不同方面,分主题、分阶段系统梳理、完整规划、稳健实施,实现报道次第推出、有序传播、常见常新。要落实重点选题报备制度,建立发稿台账,充分酝酿、精准督办,按日、按周、按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同时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完善选题方案,做到既均匀分布又应时而发,既突出重点又把握节奏,增强报道的层次感、线条感,逻辑性、系统性。


三要用巧实力。做好核心报道不仅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更要借智聚力、善使巧劲。近期,新华社推出“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系列融媒体产品,以细微场景、精彩瞬间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温暖故事,运用巧妙视角、平实话语展现人民领袖的人格魅力、深厚情怀、博大胸襟,受到媒体和用户广泛好评。要借鉴总结成功经验,坚持创新驱动,善于提炼、善于设计,找准角度、找准方式,通过清新、朴实、鲜活、灵动的文风,以小切口、低落点反映大主题、高立意,将宏大主题隐藏在拨人心弦的细节、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将深刻思想融入真挚情感之中,在浅近质朴、娓娓道来中实现报道共鸣共情、直抵人心。 


四要走调研路。总书记本人就是调研大家,不仅重视调研、躬行调研,而且讲究调研方法、重视调研实效。要向总书记学习,把深度调研作为做好核心报道的基本功,深入践行“四力”,真正扎根基层,精心做好总书记十年来考察调研足迹报道,忆当年事、访当事人,重温生动场景、感人细节,再现总书记和人民群众的亲切交流,展现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真挚情谊。要聚焦总书记在历次考察调研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通过深入采访挖掘典型事例,通过今昔对比,深刻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实际举措和进展成效。要沿着总书记的出访足迹深入采访,将大主题和小切口、思想性和故事性有机融合,生动讲述总书记厚植国家间友谊、促进合作共赢、推动进步发展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现总书记世界级领袖的智慧与风范。


五要练新手艺。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网络和移动端已成为传播主战场,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已成为传播主要对象。做好核心报道,要坚持面向青年、面向网络,始终站在传媒变革的“入口处”,善用信息化之利练就新手艺,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同时善用技术赋能,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为导向,推出主题鲜明、内容独特、视听震撼的沉浸式、嵌入式、互动式融合传播产品。要把社交媒体作为做好核心报道的靶向阵地,突出可视化呈现、个性化定制、互动性传播,以破圈传播、跨界体验的“刷屏”产品,吸引互联网用户、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更好地用总书记思想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奏响网上最强音。


六要下“一盘棋”。近年来,新华社建立了专责核心报道的第一工作室,在全社范围内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推动核心报道流程机制、生产要素、队伍建设、管理保障等各项工作协同创新、共融互通,推出“第一观察”“学习快评”等重点融媒体栏目和600多组浏览量过亿融媒体产品,形成了具有新华社特色的核心报道品牌矩阵。要持续发挥第一工作室龙头引领作用,完善一体指挥、集约生产、共建共享的协同运作机制,打好组合拳,打赢阵地战,形成上下左右浑然一体,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报道合力。要完善“揭榜挂帅”创意征集机制,面向全社征集报道优质创意,不论年龄资历,揭榜者即可挂帅出征,进一步激发全社的创造活力,打造与领袖高度相匹配的独家创意产品,推动核心报道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2022年4月18日起,新华社连续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融媒体产品“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精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温暖瞬间,以“特写照片+创意海报+故事叙述+音频短剧”的创新形式,生动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动人细节,彰显大党大国领袖亲切随和的人格魅力、情牵百姓的深厚情怀、心系天下的胸襟风范。


  由新华社出品、新华网制作的50集系列微视频《足迹——一路走来的习近平》2022年5月23日开始播发。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的经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中国人民领袖的成长之路。


  2021年12月,新华社聚焦“美、实、效、协、共”,推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系列报道。


  2022年1月28日,新华社记者在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南贤村福山油田采访守井夫妻。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傅华,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文章来源:2022年第7期《党建》杂志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